手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手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江西精准脱贫不回头老区人民有奔头【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6:33:37 阅读: 来源:手镯厂家

“我们脱贫了”。在革命老区江西,从瑞金到井冈山,这块孕育了井冈山精神的红土地上,无数走出贫困的村民喜悦溢于言表,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五年来,江西所有有扶贫任务的104个县市区全面推行“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风险补偿机制。全省转移就业贫困人员30多万。全省有1359家民营企业(商会)与129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县摘帽,创造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样板经验。

五年来,江西共设扶贫工作站1551个,扶贫专干5180人,扶贫工作室17230个,覆盖率达到100%。截止到2016年底,江西贫困人口下降至113万,累计减少22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7%降至3.3%,贫困地区农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水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江西是革命老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向中央和全省人民立下的军令状。

江西吉安井冈山脚下的神山村在脱贫道路上发生巨变,村民正在修建房屋,改善居住环境。(时雨摄)

率先脱贫:“拔了穷根”,彻底“摘帽”

又到黄桃飘香时,8月的神山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

日前,以“井冈桃源、好客神山”为主题的井冈山首届神山黄桃节在神山村举行,又恰逢参加纪念“三个90周年”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的数十名记者前来探访,整个神山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神山村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东北面18公里,共有54户231人。

过去的神山村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毛竹是全村唯一的经济来源。在2016年以前,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贫困户数达到42%,贫困人口数达21.6%,是一个典型的“边、远、穷”的小山村。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子”,神山村因地制宜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富民产业上,让村民每年有固定收益,不至于今年脱贫,明年返贫。

黄桃是神山村的特色产品,虽然是无污染有机产品,但是长期以来不成规模,没有名气,卖不上价钱。

2016年,神山村成立黄桃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模式,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一户不落下。

每户2万元扶贫资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不给现金给“股权”,确保不低于15%的分红,贫困户摇身一变成股民。原先无人问津的黄桃也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谈起黄桃合作社,村支书黄承忠告坦言,因地制宜发展黄桃产业,不仅成为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富民产业,更重要的是唤起了神山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神山村家家户户都动起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到目前,黄桃专业合作社已为贫困户落实2016年户均分红1800元,支付种植管护务工费近13万元。

除了黄桃销售收入外,黄桃采摘也歪打正着成为了神山村乡村旅游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神山村旅游观光,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通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神山村已经实现了脱贫目标。不过,脱贫摘帽只是一个“小目标”,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不仅是神山村,井冈山的大小村庄有着更大的“野心”。

“脱贫要靠政府,全面小康要靠市场。要实现全面小康的话,需要引入大公司,打造大品牌,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我们正在尝试往这方面发展。通过产业+旅游,带动民宿、红色教育等协同发展。”刘洪这样向记者介绍。

神山村的脱贫之路更是吉安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吉安市全力帮助井冈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群众说了算,干部带着干。井冈山也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吉安县脱贫“摘帽”已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批准申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即将进行专项评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鹿心社说,江西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明确靶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对症下药,使扶贫开发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一村不漏、一户不落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贫困对象、低保户核实更是数据录入的重要环节。”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郑小明说。“我们只有做好入户、数据核实、民主评议、公示、备案审核、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确保更好、更快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江西按照“把握标准、应进尽进、两项衔接、群众公认”和“七步法”、“七个从严”“四个甄别”的要求,采取“谁主管、谁调查、谁登记、谁审核、谁录入、谁负责”的办法,逐村建立新增纳入和删除清退人员信息台账,并实行背书负责制,破解错评、漏评、错退和“两不愁、三保障”不够到位的问题。

江西在识别标准上严格把关。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玉山县南山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扎实开展贫困户上户核查和系统数据“清洗”工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一家一户大走访。每到一户,认真查看户口本,认真核对“一卡通”收入,实地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居住条件、生产生活、致贫原因等,与他们亲切交谈,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在识别程序上实行“七步工作法”,在动态管理上实行有进有出。江西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小组公示--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村委会公告”的程序,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复核和认定。

“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赣州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精准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市、县、乡、村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将全市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情况全部录入赣州市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推动扶贫精准化,确保一村不漏、一户不落,把真正的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江西完善贫困人口进退机制,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情况,定期认定调整,使稳定脱贫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的黄沙村华屋小组村民华小平高兴地指着新居说,活了57年,他从没奢想能“逃离”土坯房住进小洋楼。(时雨摄)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开发产业

产业扶贫“拔穷根”,搬迁扶贫“挪穷窝”。

白墙黛瓦、绿树掩映,一幢幢客家特色的新房……红军烈士村――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旧貌换新颜。

而在新房对面不远处,还专门原样保留有一排村民过去生活的土坯房,逼仄拥挤的过道、昏暗狭窄的屋子、简陋破旧的用具,都清晰昭示着华屋村民曾经穷困落后的生活状态。

得益于苏区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开展,华屋人不仅搬进了新楼房,还在政府帮扶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经济为一体的示范点。

“活了57年,我从没奢想能‘逃离’土坯房住进小洋楼,现在奢望成真,真心感谢党中央对我们老区人民的关爱!”华小平坐在自家楼房敞亮的客厅内边比划边开心地说。

不远处,他居住了50多年的土坯房仍在,不过,这些土坯房经过打造后将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

华屋小组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革命历史红,苏区时期,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有人参加革命,有名有姓的烈士18位,是名副其实的“红军村”;另一个是生活非常贫困,119户462人中,四年前曾有103户居住土坯房,华小平就是其中一户。整个小组贫苦户有61户203人,其中8户甚至没有房住。

赣南群山连绵,曾经有近20万贫困人口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有民谣生动描述了这类群众生活的窘迫困苦:“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九分石头一分地,能做几多吃几多……”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群众就地脱贫成本高、返贫几率大,搬迁成为群众摆脱贫困的最佳路径。近年来,赣州市将移民搬迁扶贫作为实行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进,华屋就是受益者之一。

搬出新天地,迁出新生活。2013年华小平和村民们一起在新址建造楼房,房子总造价是12万,国家补贴1.5万和5万元的贴息贷款。2015年春节前夕,华小平全家从土坯房搬进了崭新宽敞的两层楼房。

“儿子媳妇有了房间,小孙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大家都非常开心,那个春节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春节!”华小平说。

话又说回来,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终究还是要返贫困。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于此,华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红色历史,将当地人文、农业、生态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互补开发,建设红色教育、问寻乡愁、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瑞金市还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华屋进行整体规划,修复开国将军江拥辉故居等革命旧居旧址,新建17棵“烈士信念树”纪念园、村史馆、红军烈士林观光游步道、望红台等设施。

如今,这个昔日极度贫困的小村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据统计,2016年以来,华屋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公司实现收入2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30多人,户均增收1万元。

根据赣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期间,该市搬迁任务为1947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709人,同步搬迁人口103051人;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

江西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的村邮乐购网点,山货通过电商走出大山。(时雨摄)

精准发力:打造电商“江西样本”

近日,在宁都县大沽乡的刘芳、姜万宝夫妇,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在邮政的帮助下开起了“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将家乡的野生山茶油,野生金银花,野桂花蜜,野生黑灵芝等销售出去,这个月网上交易280多单,交易额达5万多元,点亮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致富路。

江西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村邮乐购”农村电商项目,坚持以“农产品进城”为主体,着力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积极探索和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电商企业的发展之路,即坚持以“六个一”(即一个站点、一个带头人、一个主打产品、一个合作社、一个主平台、一条邮路)为抓手,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卖难、送难问题,实现一个站主带动一群人、一个站点拉动一大片增收致富,全力打造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电商脱贫“江西模式”。

“江西的电商扶贫,是全省范围内铺开,并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在考察江西电商情况时这样评价。

江西邮政立足农业大省省情,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现代农业强省、加快电子商务产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邮政“农村邮乐”统一品牌下,江西邮政以“农村e邮”为抓手,以“让江西优质农副产品不再难卖”为建设宗旨,倾力构建江西农村电商O2O生态体系,帮助农民实现“销售不出村”、“购物不出村”、“收寄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和“金融不出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缴费难、购物难、农产品滞销等情况,深受农村老百姓欢迎。

用活金融扶贫这根杠杆。赣州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扶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年赣州筹资10亿元财政资金作为风险缓释基金,撬动80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引入人保财险,开展“金信保”产业扶贫贷款保证保险,解决银行业安全放款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金融扶贫贷款金额为123.79亿元。村镇银行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金融服务覆盖的行政村达2885个。

大刀客

狼烟四起变态版

烟雨江湖变态版